科研能力
CAICT观点
王志勤:如何看待区块链当前发展|专访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6-15

  2018年5月26日,以“区块链——价值互联新秩序”为主题的区块链高端对话,在贵阳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举行。作为数博会最高规格、最热的活动,区块链高端对话尤为瞩目。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受邀与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昊,数字经济之父、塔普斯科集团主席、《区块链革命》作者唐·塔斯考特(Don Tapscott) ,美国华裔科学家、斯坦福大学讲座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区块链投资人张首晟,迅雷集团首席执行官、网心科技首席执行官陈磊,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理事长、世纪互联创始人元道等专家,共同围绕区块链技术对人类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展开对话,央视《对话》栏目录播,主题为:解构区块链。

  活动后,王志勤副院长接受了人民网等媒体的专访。

  采访中,王志勤副院长对于可信区块链标准的推进进程,对于区块链行业是否存在泡沫以及如何看待泡沫问题,如何区分对待币圈链圈发展,国家层面对于区块链产业的布局,区块链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传统信息通信行业与区块链产业的关系,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定义区块链等等社会大众、区块链产业以及媒体所关注的问题,分享了她的见解,介绍了相关工作进展,对其在区块链高端对话上发表的观点进一步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以下内容为根据专访速记整理而成)

  关于可信区块链标准建设进程

  记者:中国信通院一直在积极推进可信区块链的建设,现在(可信区块链相关工作)推进到哪一步呢?

  王志勤:我院一直在积极推进可信区块链标准的建立,自2016年12月起开始牵头成立可信区块链工作组,起草了可信区块链标准规范。今年4月我院牵头正式成立可信区块链联盟,并发起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到目前为止,共有158家单位加入联盟。

  可信区块链联盟对区块链的可信程度制定了一些标准,这些标准体系现在也在向国际电联ITU推动,目前也开展了一定的测评工作,有一些企业已经参与了可信区块链的相关测试工作。

  关于区块链行业泡沫、币圈链圈的区分

  记者:数博会的《对话》上大家都讨论到区块链泡沫问题,您也认为区块链是有泡沫的。您能否具体说一下,在各个行业,或者是参与区块链行业的这些方面应该如何来应对泡沫?

  王志勤:数博会的《对话》上大家也都谈到怎么理解泡沫这个问题。一个是大家觉得(区块链)作为一种新技术,因为本身都要经过一个发展过程,本身就要经过一个炒作期再进入回归期,都有这样一个发展曲线。现在区块链处于上升阶段,所以有一定的炒作成分,新技术在初期发展阶段有点泡沫也不见得是坏事,是很正常的一个事情。尤其是金融行业,比如美国和日本他们觉得其实有一点泡沫对国家经济发展可能不是一个坏事,像日本需要一些新技术产生一定新的变化,从而使得对经济发展各方面有一点带动作用。(整体来说)大家其实还是觉得目前这个情况还是可以承受和可以理解的。

  只不过在整个区块链的发展过程中,区块链和比特币很多人认为是一回事,或者是不太区分这两个东西,造成外界很多人觉得区块链就是比特币,热衷于代币发行。现在大家觉得国内风险比较大,所以国家出台了制币发行的相关规定。(区块链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觉得对币的管理方面还是应该比较严格一些,但是对区块链本身及(在)各个行业(的落地应用)尝试应该积极鼓励发展。:“币圈”和“链圈”其实是两个不同的视图,(希望)能够把这两个东西区分开。币在公有链下有激励机制,将挖矿等作为激励机制;有很多区块链本身不需要币,联盟链、私有链,有自己的产业需求不需要币也能往前走,这两个东西不能划等号。

  大家认为比特币是区块链发展初期阶段比较成功的应用,过了一阶段就过了币的阶段,未来更多是和各行各业结合越来越多。未来发展区块链可能会成为“区块链+”,与各行各业的应用结合会更多一些。现在很多乱象主要是由于币造成的用户层面比较多的风险,这方面有一些误导或者是有一些误区。

  大家认为(区块链行业)有泡沫是从去年很多币的发行在很短时间内能够募集到很多资金的角度来看的,金融方面也有一定的泡沫,但是从(区块链)应用和区块链(技术和产业)本身发展来看,大家认为还是比较正常的。

  国家层面对区块链产业发展的布局

  记者:人民网网友关于区块链有很多关心的问题,也想问您一下,比如说国家层面是怎样布局区块链的,目前对区块链进展的推动如何?

  王志勤:目前国家部委也在探讨,包括发改委、工信部都在考虑对于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布局,刚才也提到区块链整个(产业的)发展在第一阶段时,币更加火热一些,像比特币本身有一些产业,比如说挖矿或者是芯片等产业。但是其实总体来看,大家认为币的发展可能只是区块链发展的某一个阶段(初级阶段)才会有的一个过程,过一段时间(更有可能的是),区块链和各行各业的结合,与数字经济的结合,才是(区块链产业)未来发展更广阔的空间。虽然币的产业相对积极,是否会破局,多大程度破局,也有争议。

  另外就是链圈,大家可能更多地讨论区块链是不是独立的一个产业,目前来看链圈的整个产业生态和原有信息通信产业的布局有很高的重合度,包括通信网络,包括云计算、边缘计算、CDN网络,包括芯片,包括一些应用。在这个基础上,区块链作为特殊的应用拥有一些特殊的技术,包括加密技术、认证技术等等。针对这种技术,可能相应产业环节会进行一定的布局,这是目前在考虑设置一些国家项目和进行一些基础性研究时所考虑的。当然,除了基础性的产业布局外,如何促进(区块链)核心应用落地,这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方向。

  区块链如何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记者:您刚才讲到区块链技术问题,区块链技术如何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呢?

  王志勤:区块链由于自身的特性,实际上它可能比较适合的应用是:多方参与的,需要在没有信任的条件下建立信任的数据库。其实与数据库还是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与特别实质性的实体经济结合,可能也有一个很长的道路要走。目前来看大家觉得结合比较多的,比如说数字资产的认定,包括刚刚提到的土地确权,包括证书、文件、医疗记录的认证,因为整个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对话》节目上(贵州的本土企业)也提到卖猕猴桃,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实体经济,农业通过可追溯性,通过在数据库里登记整个生产和销售过程,防伪的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

  (区块链在)防伪可追溯这块(的应用)是比较多的。在这种应用场景下怎样与一些实体经济去结合,包括在工厂内对整个生产链的管理,以及对产业链的精细化管理、促进贸易的达成等方面,我觉得还是与实体经济有一些关联。如果在工厂内做一些制造环节,我们觉得不是那么直接,但是现在我们院里也在做。另外一方面,用区块链可以实现比较底层的网络域名解析的过程,这也是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国家框架组织探讨的新兴模式,即将区块链应用在网络层的基础架构之上。

  之前在《对话》节目里大家也谈到(区块链如何与实体经济结合),特别是贵阳将大数据作为数字资产和区块链相结合,我觉得还是做了不少的尝试,尤其是从政府治理方面,包括精准扶贫,包括对土地的管理和促进行业应用,还是有很多新的探索。实体经济有的时候定义也不是特别明确,新兴技术也是,至少一些需要应用数据库技术和可追溯技术的应用是可以和区块链结合使用的,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这方面的工作。

  中国信通院与区块链

  记者:有一个我个人比较关心的问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顾名思义就是搞信息通信的,这次数博会有三场与区块链相关的论坛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所以我就在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区块链有着怎样的关联?

  王志勤:区块链其实也是信息通信,是架在互联网之上的,具有网络属性这样的特性。之前《对话》节目大家更多是从外围去看它,认为已经跳过了那个去说区块链本身的阶段,实际上数字经济之父Don Tapscott介绍区块链时也谈到,互联网一直在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所以原来曾提出未来网络计划,希望在互联网网络层有很多创新,但是没有获得特别的成功。

  Don Tapscott就认为区块链技术是在原来特别传统的互联网之上,是新一代互联网很好的基础设施。他认为区块链本身是在互联网之上高一层的可信任的网络构建,也是一个基础设施,或者说是基础性的技术,可能在产业发展,或者是未来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政府去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它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关系)是很紧密的,所以我们(中国信通院)去研究这个是很合适的,不是说完全外围的一个东西,实际上是互联网上面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新的功能。

  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发展趋势

  记者:从区块链底层技术来看,区块链之后的技术走向是哪一个趋势呢?最近您有没有关注以太坊,或者是其他方面。

  王志勤: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们中国信通院有一个团队专门做相关的技术研究工作。个人的理解,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与安全紧密相关,因为它重点是建立一种可信的关系,所以涉及跨界链条的建立,(发展)模式上现在可能还比较单一,未来可能会是跨行业的多链模式会更多一些。过去是纸质合同,现在是(智能)契约合同,在合同生成过程中可能涉及到软件(编程)方面,怎么样与原有的区块链条更好地融合,真正在设定的触发点激发启动相应的程序。我估计在这方面,包括资产管理的一些方式方法,现在还有很多漏洞,都还有一些可发展空间。

  区块链,价值互联网,信任互联网?

  记者:还有一个选择题,现在对区块链有很多说法,价值互联网,信任互联网,您个人更倾向于哪种说法?

  王志勤:信任互联网是从本身内涵而言,价值互联网从从其外延来说的。在构建这样的信任体系以后,便于实现对资产和价值的认定。大家认为过去是信息流,现在是资金流,从外部看区块链确实是实现了资金流的交换和价值的提升。我觉得这两个说法也不矛盾,一个是从内部看,一个是从外部看。

0
新闻动态 科研能力 业务介绍 品牌活动 学术期刊 文化建设 招贤纳士 关于我们
CAICT观点
成果概况
创新推广
微信扫一扫
添加信通院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2023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33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721号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