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富华科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 罗为:工业互联网的无线通信发展趋势

2018-02-01 15:10

  大家好!我是罗为,我来自富士康集团,我们富华科公司是它旗下的一个公司。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无线通信用于工业互联网的看法。现在现代化工厂里,大多数网络连接还是有限连接,我们看到无线连接开始慢慢向工厂连接渗透,相对有线连接,无线连接当然有一些好处,一个是灵活方便,有线连接最高境界就是即插即用,但是对用无线连接来讲只要开机插电就可以,所以灵活性肯定比有线连接好。另外是移动设备,有些设备是无法完成网络连接的。第三,有线连接受到连接端口的限制,有多少端口就连接多少设备,大家对于无线连接来讲,受到的限制很小。

  这张图是显示我们在工业互联网整体的系统,从上面来讲,设备是通过无线接入,通过小基站接入到系统空间去,在工业环境下,大多数接入都是在室内产生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小基站是比较适合的场景。在无线接入频谱上面,各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另外一种连接方式就是从小基站直接连到企业内网里面来,这个就会连接到我们边缘计算服务器和端网的核心网。在端网里面会有资料分流,一部分不是特别敏感的资料也可以连接到公众核心网,连接到公有云去,但是一些敏感资料,从工厂角度来讲,我们还是希望它在工厂区间里面得到处理,在边缘计算服务器上得到处理,循环回到工厂的环境。边缘计算服务器好处有几个,我们希望数据开放,这是从运营商角度来讲的。从工厂角度来讲,边缘计算服务器或者数据局部化,对我们来讲也是有一些好处的,第一是安全性,一些敏感数据不希望流到工厂之外的,在局部信号处理,内部循环保证了数据安全性更可靠,更可控。打个比方,我们国家的很多关键网络服务器是不允许在境外设置的,这跟工厂也是同样的考虑,我们也希望有一些敏感数据,不希望在厂区外服务器上处理。第二个好处,边缘服务器能够在低时延要求下更容易达到。第三个好处,我的数据在本地循环,对于核心网流量压力也会减轻。

  所以资料分流,专网专用,一部分资料会在公有云上处理,另一方面资料会在专网上处理,分流的点就在基站里。从应用案例来讲,我们这边从工厂接入设备来看,它有可能从接入设备通过以太网接口,接到我们无线的资料传输单元,通过无线频谱传到小基站,通过以太网接入到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接入到边缘计算服务器。另外是设备和通信模式结合到一块,通过以太网接入,第三是可以通过WIFI接入,第四是可以通过有线来接入。另外在核心网后端,也可以通过VPN,通过毫米波连接来接入后面的交换机和核心网络接入,这样可以降低连线的成本,提高我们在工厂接线的灵活度。

  TSN对于工业制造环境中,网络延时是非常重的考虑点。对于创造一个低时延工业的信息处理环境,只靠TSN交换机是不够的,要达到低时延的处理,在每个环节,包括无线接入,网络交换,边缘服务器都需要非常低的延时,任何一个环境延时比较高的话,都达不到我们的效果。比如在5G标准里我们提到网络延时要低于一毫秒,但是工业应用场景里,比如用图像进行传感、控制机器的话,如果我们仅仅在一毫秒延时在网络传输上能够达到的话,那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图像传输通常来讲最快也是120帧/秒,每帧之间的间隔消耗就超过了好几毫秒,所以仅仅在网络端达到低时延是不够的,在应用端、计算端、数据采集端都要有相当高的低时延,才能完全保证需求。

  当然无线网络还有一个是定位,AGV在工厂中或者设备在工厂哪个地方,这些都是相当重要的应用,所以定位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我们也有相应系统,我们的电子标牌通过信标来定位,信标之间相互同步也是相当重要的关键因素。信标之间采集信息,通过边缘计算服务器,来计算我们标牌具体的位置,这也是无线通信网络在工厂应用中非常关键的要点。今天论坛里都讲到无线接入,另外是边缘计算,或者专网,或者公有云,我们这边也不例外,边缘计算对它来说也不是在边缘层仅仅一个计算,它从逻辑上来讲,它是将设备域的一些数据采集到边缘计算服务器上,它同样能够提供PaaS和SaaS的服务,所以边缘计算并不是边缘层,边缘计算其实和云计算在逻辑上是并行的,只是它将云计算的很多功能拉近到靠近设备端,而且它也将设备有些智能化处理拉远到边缘计算服务器,集中进行处理。

  有一些应用的例子,比如我们在工厂里,车床的车刀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大规模使用,比如在富士康工厂里会有车刀进行苹果手机加工,一天下来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产品加工出来,而且车刀消耗量也是相当惊人的。怎样提高我们的车刀寿命预测,也是非常重要的降低成本的考虑点。所以在这个应用案例里,我们也会通过一个网络来搜集车刀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数据,这里面包括温度、用电量、振动、声音、图像方面的数据,采集到之后,这些数据会在边缘计算里进行处理,包括一些算法、特征提取以及工具的使用条件,以及数据格式的翻译。在这个里面进行实时数据处理之后,返回到设备上,决定我们易耗品是否需要更新。这里面数据的量和我们通常的理解也不一样,我们通常讲5G、NB-IoT要么是非常低的数据传输,要么是非常高的图像传输,达到几百兆、几G数据传输量,在工厂环境中,可能也不是NB-IoT那么高的速率或者图像传输那么高的速率,可能就是跟语音传输一样的速率。所以工厂内数据传输的形态,通常比我们所说的5G应用场景丰富得多。另外一个应用场景是AR,它在工业中的应用,我们工程师可以戴着AR眼镜在工厂中进行操作。在工厂里面有相当多的工人其实是流动性很高的,所以相当多的工人是新手,他们在操作之后,通常会看到一个操作设备,如果是操作手册的话,他需要经常抬头、低头,这样操作非常不变。AR眼镜可以提供不用抬头低头直接操作设备,在AR眼镜中显示出操作设备的指南,重叠到他的视野当中去,这样可以非常高效地提高工人的操作效率,而且降低出错的概率。在这个环境中,AR眼镜也需要通过无线传输网络,将数据传输到后方,后方通过机器或者通过一个专家,能够将一些指导传输回来,然后叠加产生数据,叠加在工人的视野中。所以这里面同样有高速的无线传输和后面低时延的边缘计算。

  最后一点,我想讲一下频谱的使用。在无线工厂环境下,我们看到几个重要的关键词,大多数是在室内环境下应用的。另外随着5G时代到来,频谱应用越来越向高频迈进,所以频谱使用更有点像我们室内照明可见光,可见光使用过程中,可见光也是电磁波,所以电磁波的使用并不一定需要严格的规范来授权使用,所以在毫米波,也就是相当接近于可见光传输环境的一种电磁波。在这个里面我们电磁波的规范,比如无线电传输规范,为什么有这些规范?我们追根溯源,它的规范制定是为了有效使用频谱,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在工厂环境下,如果我们的高频频谱能够避免之间干扰的话,我们是不是有一些新的频谱规范能够采用,而不是沿用以前的基于频谱授权,一授权就是整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授权方式,其实都是值得我们考虑的。大家知道其实频谱的授权或者频谱使用的规范放松,会大大促进无线通信的发展,我们已经有先例,像WIFI、蓝牙,他们可以先于授权频谱,在数据传输领域,实际上是远远早于我们所说的3G或者4G,能够在室内环境下得到广泛应用。工业互联网使用环境其实也是在室内环境,也是高频可见光,所以在这些领域中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它的频谱规范我们是否还是要沿用以前惯用的思路。在这方面国外已经有一些考虑,但是这些考虑并不决定了我们要沿用国外的方法。比如LTU—U,CBRS这些是美国的,他们主要是使用分频的频谱使用,但是我们中国5G在世界上是领先的,我想我们频谱使用方面,尤其在工业互联网室内环境下,高频频谱使用环境下,我们也可以思考一下,如何在频谱在工厂的环境下得到快速的使用。谢谢大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