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清华大学副研究员、《清华金融评论》副主编张伟:技术赋能金融

2018-01-16 11:40

  感谢主持人,感谢主办方,特别感谢何所长邀请我来出席这个活动。我看了一下日程,数了一下嘉宾数,上百人,我们的参会人员和参展的规模极大,活动办得非常成功。作为上午最后一个演讲,压力非常大,大家已经讲得非常好非常实在,高屋建瓴。

  我是《清华金融评论》的副主编,简单介绍一下,《清华金融评论》是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依托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来办的一本专门做政策解读和政策建言的期刊,不是学术期刊,非常通俗易懂。在2013年创刊的时候,我们第一天就把互联网金融的栏目设起来了,到现在已经出了50期,其中有12期是跟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相关的,超20%,所以说我们非常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

  回顾一下我们从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元年到现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2013年到2015年7月份,这是一个鼓励发展阶段,2015年出台指导意见之后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而在2016年4月份的时候出了一个关于整治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指导意见之后,我们现在步入了一个整治阶段。刚才五道口的校友刘涛总也讲到了这一点,现在的政策确实在防范风险这方面很有必要,但在防范风险的时候我们要鼓励好的技术来赋能我们的金融,这个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我简单分享一下为什么这个大趋势不可逆转。技术又如何能够更好的赋能我们的金融。

  谈点虚的,从人类整个发展历史看,技术实际上是推动人类发展重要的引擎,这个图是《第二次机器革命》书里的图。和《奇点临近》那本书也不谋而合,包括《未来简史》里很多观点都是相通的。看到技术在推动人类,实际上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出现了爆发式的进步,而我们现在正处在21世纪另外一次技术会推动人类爆发式进步的一个关键时间点。为什么在21世纪新技术革命会爆发,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从蒸汽机的出现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电灯电话的出现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乃至于信息技术的出现推动自动化,以及我们目前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我认为是新的一次技术革命,智能化。为什么会发生在21世纪,原因在于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并没有阻止互联网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发展,资本的介入,短时间确实带来了泡沫,也正是由这个泡沫才引起了大量的资本的介入,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即使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互联网从此终止,反而随着进入21世纪之后,这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越来越多的人连接在一起,越来越多的数据被记录、被存储、被计算、被应用。除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看到我们的存储技术,我们的计算能力,以及它的成本,都呈现指数级的进步。现在存储能力越来越强,计算能力越来越强,数据越来越多,对我们人的行为,对我们企业的经营活动等都能更及时、更高效、更准确的去记录。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做相应的分析。所以说互联网的技术,随着我们云计算的技术等这些技术在呈现指数级的增长,包括人工智能,包括现在在快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这些技术的叠加就使得我们进入了或者即将进入一个技术本身会指数级增长的阶段。大家可能看过卖得最火的一本书《未来简史》,里面说以后人从技术上可以做到长生不老。我们刚才也深刻体会到,现在的监管对金融科技实际上是说得比较紧,但是这个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我们以前在做金融,实际上非常传统,非常简单,比要申办一张信用卡,我们要填报资料。银行根据这个资料来审核,最后给一个额度。这个数据和我们目前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来抓取的数据相比,那些数据含量太低,它的准确程度太低,它不够及时,而且效率非常低。简单说一下微粒贷,声明一下,不是给微粒贷做广告,仅仅是案例。我有20万的信用额度,微粒贷构成人员从来没给我打过一个电话,我从来也没有报任何的数据。如果我要去借钱,很快,体验目前非常好。它到底为什么能够给我直接授信20万的额度,随时可以借,随时可以换。我问了一下我的一个师兄,在微众银行做副行长,他们用了几千个指标来做信用风险识别,精准的获客,精准的营销,另外是精准的利率定价。原来我们办一张信用卡和现在微粒贷比较一下,是技术推动了金融模式的变化,金融的本质没变,还是风险和收益之间的一个平衡,效率和成本之间的一个平衡,但模式发生了变化。几千个指标来对一个人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和原先我们仅仅提一些基本的指标,而且是静态的,现在是动态的及时的信息,模式发生了变化。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实时产生、实时抓取、实时分析,而原来银行即使给企业发放贷款,比如得到他准确的财务报表,最高的频率可能也只能是达到每个季度。而现在抓取数据可以达到实时,大数据以及背后有了大数据我们要通过计算方法、算力,当然大数据也有存储,以及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配合,改变了我们的金融模式,会让我们微量的金融变得更高效,成本更低,风险控制更优,这些说的都是技术好的一面,很多人也会担心好技术被坏人使用会带来坏的效果,所以我们还是要适度监管,而不是过度监管。

  因为我是从传统金融出身的,深刻感受到我们传统金融机构如果不拥抱新技术,终将被淘汰。唯一最佳的策略就是拥抱新技术,未来的世界,无技术不金融,无数据不金融,谢谢大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