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航天云网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平台组副主席侯宝存:打造INDICS+CMSS生态体系 建设国家工业新基础设施

2019-02-22 10:15

侯宝存.jpg

各位嘉宾,上午好!

非常荣幸有机会为大家做一个分享和交流,把航天云网做的工作跟大家进行一些交流。关于目前国家战略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要求,大家都比我清楚。对于企业来说,其实我们想通过平台解决的就是不管企业面对什么挑战,平台上的企业怎么解决这些挑战?包括发展模式的挑战,以及创新驱动、数据驱动模式的挑战,我们想在平台上为大家解决的是智能产品、智能制造、智能服务。

智能产品,我们希望通过一个平台让我们的产品智能化;智能制造,我们希望通过一个平台能够让企业的制造过程智能化;智能服务,我们希望通过一个平台,让企业制造的上下游配套,物流、金融等服务型产业也智能化起来。所以,我想这是大环境的要求,也是我们打造平台的初衷。

现在云网平台通过企业的发展,从2009年到现在的2019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现在叫做3.0的起点,我们定义为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充分的结合,特别是人工智能的结合,我们提出的云网平台叫INDICS+CMSSINDICS是平台,CMSS是在平台上提供给企业应用的一系列的APP集合。20176月,发布了我们的平台;20186月,发布了CMSS,就是面向企业提供的APP的集合。云网重点做的是平台。

其实,我们现在的平台有很多,但是真要把我们的平台做起来,要聚焦于平台,其实平台企业最终用户不应该是我们的制造企业,平台企业的用户应该是应用集成商、解决方案提供商。所以,我们一直是这样的理念,打造平台,把我们很好的APP和很好的服务商、企业解决方案集成到平台来。

虽然CMSS是我们提出来的,但是是开放的,我们做了一些APP,我们希望有更多更好的APP到云网上来,希望大家能够跟我们云网携起手来。其实,云网也获得了各方的认可,包括改革开放40年中也获得了第一个工业互联网的认可。道路还很漫长,里面的问题也有很多。

这是云网的结构,其实这个结构跟我们的平台结构都差不多,我们产业联盟的技术标准组已经把这个结构作为一种标准和一个规范推出来,所以大家做起来也差不多。其实云网平台有几个特点,一个特点就是我们在底层的IOT有一些自主可控的东西,包括我们有一些自主的服务器、网关产品。所以在底层(包括IAAS)是我们的强项。第二,作为航天的复杂产品,其实我们对于数字乱政,对于仿真序言,需求非常大。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底层的IAAS,我们工业仿真的硬件环境,还有数据模型这样的数字孪生相关技术进行核心化,所以增强了数字孪生,这源于航天产品本身的需求。再一个特点就是我们在上面的应用层CMSS,覆盖比较全,从研发、设计、生产、服务等各个环节都有,其实以前也有一些声音,说云网为什么做得这么强这么大,不太合适。其实我想,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源于我们航天科工自身产品的需求,我们要把复杂的武器系统,放在平台上实现数字化转型,就要求我们的平台有这样的能力。

当然,我们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时候,希望从全流程、全工业体系建设的角度服务大家。当然,在各个点上可以跟大家一起来做一些事情。作为一个平台,其实我们觉得最核心的是一上一下,一下就是从平台上可以接入各种设备产品和服务,能够聚集资源,大家都是认可的,我们做了工业设备、工业产品、工业服务的节能能力,还有一项IEC国际标准。一上就是工业APP,我们大量的APP能够到平台上,APP上有机理模型、算法,怎么样把它作为一种能力体现在我们平台上,服务于千千万万的最终的企业。刚才说了服务于企业不是一个人来做,而是和上层APP的合作伙伴一起来做。所以一下一上。向上我们提供了APP整个的开发,包括部署运行的环境,自己也做了一些APP,包括大家看到在互联企业层我们有一些CMESCOSIMCPDMCRP,我们和更多的伙伴一起来做CMSS的应用层的东西。

云网的特点,一个是平台的开放性,这也是我们打造云网平台最关键,也是今年或者这两年重点做的事情,我们把我们的平台也要开放出来,有人会说,科工这样的军工单位平台是不是具有开放性?是不是可以服务中小企业?它一开始就是我们的理念,也是我们重点打造的,所以我们一下一上都是开放的,我们已经提供了1000多个开放API。还有业务模式的丰富,还有可控,包括应用覆盖的范围,安全可控,这都是我们的特点。

大家现在都在做平台,任何一个企业都要有资源、有人,都可以做出平台。其实平台的成就很多,但是最关键的是平台怎么用起来,怎么为我们的企业所应用。很多企业听说了百万企业上云,怎么上云?我们一直在思考,云网平台怎么帮助企业上云,怎么帮助企业在云端逐渐实现数字化的转型。

我们也构建了一个企业上云的路径,具体分为3步:第一步是登云,就是能力上云。大家可以进行一些资源的共享,这比较简单。重点是数字化转型阶段,刚才李局提到了对云网业务的定义,定义是网络化协同制造,这也是我们真正的发力点。第二个阶段是通过设备上云、产线上云、业务上云,实现整个云端网络化协同的数字化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第三是企业上云,把我们企业整体业务上到云端,实现整个企业模式的转型。

我们也具体地构建了一些详细的路径,包括怎么样实现设备上云,通过我们接入的设备,刚才提到了SMART IOT;产线上云非常不好做,但是真正要实现工业互联网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贡献,特别是我们提的云制造,在云端开展制造,产线上云是非常重要的,要把我们的产能、产线的能力上到云端而不是上到设备上,最后还是要实现业务上云,刚才也提到了基于数字孪生,整体的基于模型的架构怎么上云端,我们有这样的路径。

后面的例子主要是理解这个路径,我们在设计方面做了机器人的上云,特别是像华数,我们已经接入了3个地方的700多台工业机器人,把33家的使用企业都接到里面,进行设备上云的实践。产品上云跟设备的角度不一样,所以产品包括风电,上到云端,实现智能化的诊断、运维。所以设备和产品是第一步。再就是产线,我们也打造了一些样板间,包括智慧海派。在去年发布的时候,请嘉宾专门到海派进行了参观,对产线上云进行一个样板的打造和推广。海派主要是做手机的,有很多的研发中心和OEM基地,分布在不同地方。通过产线上云,在云端实现了设计工艺协同,以及基于大数据云端多产线之间的数据优化,并做了一些大数据的分析。左边是整个集团不同的生产订单,通过排产之后,右边就会出来某一个基地做的,这个基地需要外面的生产基地去调用它的能力配合着去做,当然这是从整个标准件的角度。还有一个就是刚才说的,除了产线之外,我们还有很多业务,基于模型的企业,包括我们数字孪生的新的理念和业务上到云端,我们也做了一个样板间,我们希望各位专家可以指导。

除了底层的网络化智能生产之外,有中间的企业数字化集成,其实我们主要是解决了本身产线的上云,以及产线上云之后,业务包括设计端以及服务端的协同。一个是云端的订单交付,一个是整个设计到服务的全链条,这是它的产线。当然这里有设计端,实现跨事业部、供应商、客户的协同,CRP实现云端有限产能计划的排产,还有大数据的分析。通过整个的建设,实现了人员成本50%以上的降低,包括产品研发周期的提升,有一个系列的产品,由原来的28天缩小到了15天;还包括整个生产材料的提升,应该说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前面讲的例子,就是设备上云、产线上云、业务上云的体会。

    我们非常希望与在座的合作伙伴一起来打造我们国家的新工业基础设施,这一定是一个产业,而不是一个平台企业可以做的,我们非常愿意与大家进行交流。

谢谢大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