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理事从力群:未来钢厂 智造未来

2019-02-22 10:40

丛力群.jpg

  丛力群:各位专家、各位同仁,上午好!一年一度的峰会又开始了,工业互联网还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我来自上海宝信软件,中国宝武集团下面的子公司,我的题目主要还是面向钢铁企业。时间有限,不可能讲很多细节的东西,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未来钢铁行业我们是如何看待工业互联网建设的。

  有三个内容。第一是未来钢厂的模型,工厂模型大概是什么样的,基于我们现在的认识和判断。第二是怎么样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对未来钢厂目标的实现赋能。第三是我们在路径设计上的考虑。

  首先第一个,未来钢厂的模型。全国都在推进整个智能制造的过程,所有的行业都在针对自己的行业推进智能制造的战略,但是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做法。我们通过仔细地分析,感觉未来的钢厂模型会是这样的一种形式。这是一个非常扁平化的方式,什么叫扁平化呢?就是它没有那么多的层次划分,它是一个三级的模型。这个三级模型分别由制造基地,一个平台化运营的层次和一个生态圈构成。这就构成了一个未来钢厂的工厂模型。当然,针对每一个层次它有非常多的内涵和非常多的工作要做,它和我们现在的钢厂的构成模式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如果真正要实现这样一个未来钢厂的模型的话,还是需要一个非常长的过程。

  未来钢厂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种模式呢?它是完全从需求驱动的角度生产的。我们说中国的钢铁产能占了世界的一半还要多,但是它的分布和布局并不是非常的合理,我们在沿海、华东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有非常多大型的高炉钢厂。但是在一些经济还不太发达的,但是对钢铁产品在未来仍然有非常大需求的地区,钢厂的布局并不是非常的合理。由于钢厂布局的不合理,就导致我们很多的成本是难以控制的。所以这就提出了一个未来钢厂的需求和特点,钢厂的布局未来是分布式的。尽可能从钢厂的产能规模分布在和区域性的经济需求相匹配的状态。第二,就是钢厂各制造基地应该在一个平台上实现统一的运营,这个统一的运营就会大大地提高运营的效率,降低成本。第三,我通过平台来实现从市场、订单、制造、物流,所有多基地的协同制造。第四,现在我们很多的钢厂都是大型的高炉钢厂,是传统的流程,未来会产生非常多的所谓的短流程钢,完全是网络型的钢厂,就是通过网络来实现整个钢厂的运营,基地仅仅是加工车间的东西。产能不一定很大,钢种的品种也会比较单一。但是由于分布式的布局包括很多同类的钢厂,我在一个平台上平台化的运营,就能使我的产能和区域经济的需求匹配得非常好。

  为了实现未来的钢厂,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制定了钢厂的制造能力模型。我们把它简单地规划为“八化”,首先人员安全无忧化,这虽然看起来是一个不高的要求,但是对钢铁行业来讲它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因为钢铁行业的流程非常长,有很多的工序环节。必须要求对我们的人员安全,要提供一个无忧虑的工作环境。第二,现场工作流程化,对大型的钢厂来讲基本的追求就是现场没有人操作。实际现在的钢厂很多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工序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完全自动化的过程。我们的热轧车间一公里甚至更长,现场看不到人,全自动的过程。未来不论是主作业线还是辅助的作业线,我们都追求无人操作,完全是自动化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会有其他的能力结构需求,比如说我们的车间管理要精细化,我们的工序作业要一键化,每一个工序只要按一个键,所有的过程都能自动完成。我的质量成本要实时的可视化,我的所有运维服务、服务支持要实现化。制造工作要急控化,就是实现一个平台对所有的平台基地进行平台运行。还有最后的工序服务协同化,在生态圈的角度上要实现整个生态圈大家能够协同,来打造一个和谐的生态圈。

  前面讲到了工厂模型和能力模型。下面我想针对这张图展开说一下。这三个图大家不陌生,这就是《工业4.0》提出的三个维度的集成,基本上是在一个空间的维度上去讲的。就是我在不同的维度上三个集成在讲什么事情、要做什么事情。我个人认为,三个维度的集成其实和我们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在内涵上是非常接近的,就是通过三个维度的集成,实际上跑通我们的信息流。我们能不能从另外一个维度去看呢?就是从时间的维度上看看,这三个集成它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说这三个集成其实在时间的维度上它也有着非常让我们值得深思的关系,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每一个概念在时间的维度上多有着很深的时间的烙印。就是说我们要推进智能制造的建设,它在不同的阶段关注的重点一定是不一样的。

  这张图试图要展示我们在推进智能制造、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时候,在不同的时间段,企业用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它有一个发展阶段的考虑。首先第一个阶段纵向集成,在企业内部要最先考虑的问题,就是关注企业内部体系的内化,我认为所有的制造企业都是这样的,一要定关注企业内部体系的内化。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自然而然的走到第二步,价值的外移,内部的问题解决到一定程度以后我自然就会想到用我的产品为载体,向用户去拓展,使价值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外面延伸。第三个阶段才会考虑到,我要在生态圈的层面和我的上下游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实现协同。这实际上是企业发展的三个不同的阶段。尽管我们说三个维度的集成并不是严格按时间顺序串接的,但它的确是企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企业没有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是不可能做另外一件事的。

  恰恰我们发现这三个维度的集成,和我们联盟曾经发布的《技术白皮书》中讲到的工业互联网建设的三个模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我们看第一个,数据驱动的智能生产能力,实际上智能工厂是面向企业内部的。第二个,数据驱动的业务创新能力,就是以产品服务向外进行价值延伸的。第三个,数据驱动的生态运营能力,就是要把自己融入到一个生态圈中进行更高层次的发展。为什么在这里讲这句话呢?对一个企业来讲他要做工业互联网,他一定是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当前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新的需求才会出现,你才有可能去做新的事情。这是我要表达的意思。

  大家都在讲智慧,智慧是从哪儿来的呢?从人类说起。我们讲智慧一定是以人类为目标的,人是最智慧的。人之所以有智慧,人作为一个生命体是存在的,由各种各样的器官组成。实际上对于工业来讲也是一样的,我们工业要追求智慧,你是不是也需要有一个支撑你智慧生成的一个物质的系统?这个物质系统就是我们要建设的工业互联网。所以我们说工业互联网是新工业革命关键支撑和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我们说人的肢体就像装备一样,人的血脉就像网络一样,人的心脏就像一个平台,对应到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就是用于支撑工业智能的物质系统。

  所以我们说要推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你就是在搭建一个支撑未来工业智能的物质系统。在这个系统上才去生成工业的智能。

  我们要构建工业互联网赋能智慧制造。我们对这些事情可以各种各样地描述,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描述。我们钢铁企业现在关心什么事情呢?我这里提出了四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

  第一个,无边界协同。我认为对智能制造来讲协同是个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点,在任何时候都要靠协同提高效率。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比如说装备要互联是装备要协同,我们数据要集成是数据要协同,我们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我们的企业之间要打通供应链,都是在做协同的工作。未来我们追求的就是通过互联互通来实现无边界的协同。

  第二个,系统重构。过去很多企业都建立了已有的系统,这个系统和现在的工业互联网不一样,我们要重构。重构的目的是要实现端到端的集成。

  第三个,企业的运营是有他的流程的,我们过去投了大量的资源进行信息化的建设。流程已经固化,但是现在为了顺应未来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我们的流程要再造,流程再造就是促进企业的管理变革。

  第四个,也是我们建设工业建设讲大数据的一个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应用数据。应用数据干什么?是追求运营模式的创新。我们运营数据并不是为了重复过去我们已经解决的很多问题,其实过去我们很多的传统方法对解决很多问题是非常有效的,我们现在有了更多的数据,并不是为了重构,而是要创新。最重要的创新就是我们运营模式的创新。

  最后简单讲一下路径的问题。我觉得路径是我们具体企业要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的一个离不开的话题,你没有办法回避。因为企业已经投了大量的资源,生成了大量的信息资产,这些资产怎么办?我记得昨天在会上有一个专家讲“我们尽可能利用存量资产”,这句话是对的。但是存量资产怎么用?这里面我给了一个案例,就是美国的大河钢厂,号称在大河钢厂不存在所谓的随机事件。什么概念?就是通过数据的应用所有的事情都是可预测的,这是大河钢厂目前已经实现的。这个目标对于我们国内未来钢铁企业也是适用的。我们未来要怎么做呢?我们已经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化系统,也有数据采集,但是这个数据采集和我们未来工业互联网要追求的数据采集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搭建新的,完全按照工业互联网的架构来建设一个新的架构。这里自然就包括云端平台,包括工业PaaS平台的建设,还有相关的功能。在这个功能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系统的重构,通过软件的重构,能够把一些云化部署,并且能够将重构的软件从原有的平台上迁移到新的平台上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但是这个工作一旦完成,就使得我们工作的重心从原来的传统架构移到了新的架构。未来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就会形成这样一个架构,以大数据中心平台为基础的核心系统,就构成了两个核心,一个是数据驱动的中心,一个是制造运营的枢纽。这就实现了从传统架构向全新架构迁移的过程。这是我们设计的路径,我们现在的工作都是沿着这样的方式在开展的。

   时间关系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