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业互联网处副处长 易贤辉 广东探索工业互联网创新创业者的价值发现与增值服务

2019-02-22 11:00

易.JPG

  易贤辉: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背景,广东更多的就是制造工业行业,2016年的时候广东在全国率先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处,当时成立的时候这个部门没有任何的KPI,没有任何业务。领导给我们的任务就是搞研究,研究到底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怎么转,路径怎么做。到现在两年半的时间,我汇报的就是两年半的思考和成果。我们与广东省的相关企业家,不管是制造业的企业家还是相关的企业家就一起探索,把他们好的经验进行分类,然后抽象出来,根据方法论验证。

  大家知道新的时代,出现很多的创业者,我们认为有很多的难点和特征,其中最重要的难点就是跨界融合,这是我们看到最困难的一点,也是机会。昨天有人讲到中国和欧美的一些区别,投资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或者说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服务商有两类,一类是从咨询出身的,还有就是制造业行业做了很多年,第三方行业也出来干这件事情。经过两年的实践,现在总结出一个基本的特征,主要的矛盾,其实广大的制造业企业这么大的体量,这么多的企业家,特别是现在新的经济周期下,我们制造业的企业碰到很多问题。这么庞大的需求,表现为我们现在工业互联网供给侧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我们的供给能力不行,也是大家所谈的,大家还处于早期,就是初级阶段,大家都在探索。正是基于这样的基本的判断,我们在2018年正式提出这样的大定位。

  广东有五万多家规范企业,从规范企业切量太大。同时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大部分的制造业企业知道自己的痛点,不知道怎么融合,对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没有太多的分析。我们跟他们进行沟通也困难,需要从供给侧切入,而且供给侧这块的积极性也好,主动性也好都更加大一些。我们从战术上是供方切入,基于这样的定位2017年提出资源池的概念。广东是开放的市场化的,为什么做资源池?大家把各家的能力聚在一起统一推荐给制造业的企业家。因为制造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有试错的成本和时间。我们看到国家联盟搭很好的生态,把这些结合起来我们提出了概念,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目标一定是产业生态。昨天主论坛里大家都提了很多这样的词,包括日本的一个秘书长也提了生态的概念。我们从供给入手,资源池是一个池子,这个池子里会养很多鱼。

  针对这样的目标,我们怎么做的?把我们这两年的做法与大家进行汇报,我们做工业互联网创新创业者的价值发现和增值服务。五个阶段考虑工作。0阶段发现它,发现优秀的方案解决商和服务商,我们要发现这个标的。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主动挖掘,不是被动的,不是让各个企业找我们的,而是手动找它。找到企业以后,企业一定处于不断验证和推广阶段,就是所谓的天使轮和种子期。我们作为政府怎样培育和成长。0-1,创业的公司首先要打标杆,一定是有影响力的标杆。对这样的需求,我们要跟它对接,制造业一定是特定行业的变革性的企业家。制造业的企业家,我们发现很多的都是创二代,成功率比较高的创二代,制造业的老板都60多岁了,他的儿子女婿。年轻人80后偏多,他们愿意拥抱制造业,也愿意尝试,这样很容易成功。把这个标杆打出来以后,我们以前的方式就是政府给钱支持,但我认为这远远不够。现在更多的就是把这个案例刻划出来,这个案例要成为标杆,比如灯塔的案例,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什么方案解决的,有什么效果,帮助他们做一些验证和推广。有了标杆以后,把当时创业时的一些想法进行验证,肯定有一部分也是不完善的。量一旦上来了,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东西出来。我们主要做了几方面,我们永远的战略一定是面向制造业的需求,让制造业的企业家愿意来跟你一起玩的或者说愿意连接。因为大部分的制造业的企业家听不懂ICT语言,但更多的就是讲怎么提高业务增长,包括提高效率,怎样拿订单。基于这样的判断有三个聚焦,聚焦中小微企业,大企业当然有优势,它做了很多事情,但中国95%以上是中小微企业。我们讲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要素是连接,把企业连接起来。只有中小企业具备这样的基础,它也愿意被连接,也愿意与大家互动。通过一定的量,到了10个标杆以后,小平台开始有一点感觉了,这个时候我们要开始做一些评价或者梳理,包括标杆的实施绩效,用户评价,现场抽查情况,专家委评价等。评价一定不是打分打出来的,而是通过市场评价的,输出优秀的供应商清单。我们会淘汰一些伪商,因为现在很热,大家一定是带着标签过来,很多制造企业看不清,所以只能慢慢的淘汰。

  我们目前的培训可能包括两类,高职院校为主,还有就是在企业本来就是工人的甚至是老师傅也需要培训。只要他们愿意培训,我们就帮他们一起来。我们营造这样的环境。我们做普惠金融,不是原来的贴现和小额担保,可以跟他合作,很多企业联系起来做。商业的本质是交易,交易的本质是信用,怎样进一步提高信用。原材料商跟装备企业都开始打通进行整合,最后想实现的就是ICT在这个阶段还是工具,最后还是得回到工业里来,让我们广东乃至国内的制造业实体,特别是专业产业集群换新颜。原来是打价格战,现在这种模式不可为继,到那时我们已经有品牌了。后面为什么与高校合作,因为这是有需求的。制造业集群里某一家企业先做数字化转型,把效率提升了以后,有了钱以后一定会做某方面的创新和研发设计。带动周边的企业家把整个的品牌提起来,不是所谓的一般的代工。落地是先在区域落地,我们最后还是回到制造业。

  大家非常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包括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关注变化的同时,一定要关注相对不变的东西。因为关注变化很累,国外干了几百年的制造业,国内干了几十年,工匠和师傅及企业家有很多不变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就是我们以后可以用来作为支持的东西,包括工业技术软件化的东西。产业链的协同一定是不断提升的,只是方式在变,工具在变而已。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家电行业三四十年不断的提高,才有现在的海尔和格力以及美的,原来都是分散的。现在的产业结构一定会提升,但有可能提升的方式有变,因为工具会变、专业化的分工会越来越细化。

  总书记在很多场合都讲一句话,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中国制造业40年是粗放式的发展,现在走向高质量发展,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问题有危,但也有机会,很多的企业弯道超车。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属于两个群体,工业互联的创新创业者,实体制造业的新工匠。包括管设备的部长,包括一线的工人,大家说90后不愿意去工厂,当然有教育的问题,也得看制造业本身的问题。如果制造业的企业家可以给他们提供很好的工作环境和手段,一定会培养新的工匠出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