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圆桌对话: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与路径

2019-12-25 15:45

圆3.JPG

  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产业布局研究室主任 李晓华

  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教授 郭树行

  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 陈海波

  和利时集团技术总监 丁研

  主持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王超贤

  主持人(王超贤):感谢各位嘉宾在年底抽出时间参加今天的论坛,每到年底都流行做一个总结。今天请各位专家来对最近一年来或者五年来观察到或者体会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做一个简单地分享和总结。   

  李晓华: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一开始何伟所长发布的白皮书和刚才您的演讲都总结的很全面。

  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从我们国家来讲数字化整体战略从互联网+升级到智能+,从工业制造、互联网等各方面政府都在大力推动。

  第二,企业积极参与,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类,一个是行业的领先企业,他们在推动制造业平台解决方案的探索,另外是我们国家在互联网领域有很大优势,这些互联网企业也在建设一些云等基础设施,也在发展产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

  第三,数字化转型还是取得了很明显的进展。一个是基础设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PaaS、SaaS平台有了很大的完善;我们应用的领域有了很广泛地拓展,比如说像机器人换人,我们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来优化制造业生产流程,用视觉识别技术来进行产品的检测等等,在很多方面都获得了应用。

  主持人(王超贤):非常感谢李主任的分享,介绍的非常全面,从政策、企业各个方面都做了非常多的好的总结。我想听一听郭老师您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

  郭树行:各位好,刚才超贤博士介绍在我们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我们已经到了智能转型和全局优化的新时期。近年来,我们跟制造业企业的接触,我们深深了解到制造业企业遇到了四种发展困局。其中一种困局是制造企业在数字经济时期,怎样融入和适应的顶层设计问题,很多企业在数字化浪潮过程中,如何去提高生产与经营的效率?如何去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如何去推动商业模式和新业态的建设?

  所以我们感觉第一大困局就是如何拥有一种能够指导企业数字经济融合的顶层设计,这是战略定位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作为制造业的实体企业,如何去开展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建设的一种标准化建设问题。尤其是现在企业很多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在管理标准,业务标准和数据标准的建设来讲往往比较落后。这个角度来讲很需要从宏观引领到微观引导,有一些具体支撑。所以在这方面来讲,我们了解到信通院是从相应的两个维度做了大量工作,我们感觉非常欣慰。

  第二个核心企业困局在于如何有一套数字化发展的标准,推动管理精细化和业务标准化与数据标准化的建设工作。

  第三个困局,我们的企业如何拥有平台化的能力,在这方面来讲,我们这些年跟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认为需要三位一体的平台建设。首先是企业,面对外部侧的产业互联网的平台能力,企业要么建设产业互联网,要么融入产业互联网。因为是企业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融合,数字经济的特征就在于企业,必须适应外部与产业和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化的做好资源配置能力。所以第一个,突破点的平台可能在于我们必须有产业互联网的平台能力,第二数据运营、数据资产管理的中台能力。现在企业在数据的产生、采集、加工、利用,完整数据链的支撑能力上来讲,是非常薄弱的,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数据野蛮生长的方式。

  所以在这样一个导向下必须构建数据资产和数据运营的中台。

  最后,我们与信息物流融合,面向工业侧的工业互联网的平台。从三位一体的平台建设来讲,我们国家制造业企业哪一种平台都摆脱不了必须要建设。所以未来第三大困境是必须解决体系化平台建设的问题;

  第四个困境,人才困局。现在相应的企业拥抱数字经济如何拥抱?在这种模式上来讲,我们深深了解到它非常困乏数据战略观,作为发展数字经济构建新的商业能力,它的战略定位的诊断识别,这是需要有数据战略观;第二数据架构,推动数据业务化和数据价值化的工作;第三数据研发工程师,企业有产品研发但是缺乏数据研发,数据服务和数据产品如何研发人才。数据营销人才,转型必须培养人才。

  所以需要从一套顶层设计,一套标准体系,一套平台体系和人才队伍四位一体适应。

  主持人(王超贤):特别感谢郭老师,从顶层设计、标准、平台、人才方面给我们做了精彩分享。

  下面请问陈总,您对于过去五年看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有什么样的分享?

  陈海波:说几点体会,我是从制造业出来,原来在航天二院一直做相关武器系统的设计生产相关工作。

  所谓数字化转型不是这几年提出来的,我们从最早做武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从画图,从应用的软件到相关的高性能计算都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在两化融合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

  数字化转型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面临的问题,从本身发展的空间来讲,还是本身面临市场竞争压力,降低市场成本和提高效率各方面的压力来讲都有迫切地需要。以航天集团为例,军品生产受到一定的瓶颈,需要从另一个角度转型拓展更多的市场,找一个更多的发展空间有这样的需求。

  国家现在对数字化转型也是有很高的认识水平,特别是这两年,工业互联网已经作为新的工业基础设施写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出台了相应一系列的政策,还有补贴相关的措施,去推动平台企业、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参与到工作中去,里面还有很好的背景。

  我们整体的工业互联网目前发展比其他国家更加蓬勃,更加的热闹。参与企业参与的深度和参与的广度更加的宽广,我们取得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几年,信通院牵头成立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我们作为联盟第一批发起单位有很深刻的体会,去年开始参会的人数、领导层级包括发布的报告、质量各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发展特别快。我们现在整体来讲我们国家在制造业转型过程中赶上很好的契机,让我们的制造业转型找到很好的抓手,很好的切入点,这是我这几年的体会。

  主持人(王超贤):非常感谢陈总从自己工作的过程中,看到一些新的认识,给我们做了精彩分享,也对我们院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做了很高的评价。

  航天在很多领域特别是工业互联网领域有很多新的探索,下一轮会请陈总分享一下最新的进展。接下来有请丁总分享一下您这些年看到的新的动态和分享。

  丁研:大家都介绍得比较全,我主要通过王博士说的工业软件去切入。工业软件是工业数字化转型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目前最薄弱的环节。工业软件分为设计软件、工业自动化软件和生产管理的软件。工业设计软件主要是对新编外观、电路结构进行设计,之后它设计出来的设计图要导入到自动化系统里去进行加工,自动化系统需要把设计图分解成对应的机器指令进行加工。

  最后设计到生产管理软件,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信息化的管控,最关键的工业软件是从设计态到数字化生产全价值链的打通。目前来讲,这套逻辑同样适用于离散制造、流程制造、发电、采矿泛工业场景。现在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很多细分领域的工业软件仍然落后欧洲和美国很多年,而且受制于人。目前来讲,我们国家有很多的在工业设计和工业生产大量采用国外的技术去进行生产。这时候只要是国外的商场,希望制裁你,就可以从价值链的源头或工业价值链最高层实现降维打击,它是比较被动的情况。

  不光是芯片,从汽车的生产也是,如果卡了你的设计、生产,微量汽车制造以及未来自动驾驶汽车也会受到影响。能源行业,比如说在工业软件、工业开采软件卡着你,未来新能源的开采、页岩气清能源生产都会受到比较严重的生产。

  目前的情况,国家或者是一些有条件的企业能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备胎的计划,用国外的软件没有关系,不能因为用国外的软件就停止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但是用别人的时候我们要像华为一样考虑备胎计划。

  主持人(王超贤):非常感谢丁总的大胆直言,实际上工业软件的,这么些年来中国做两化融合或者数字化转型,包括工业互联网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当然我们看到有非常好的变化,这两年国家对工业软件的重视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重视越来越多。就着这个问题,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非常难,有技术,有产业,有企业、政策,就刚刚丁总您从技术上的介绍来看,在技术上,全球企业他们在哪些方面有一些新的布局值得我们关注?

  丁研:在工业数字化领域,我目前主要跟踪以工业4.0为代表的企业,包括西门子,法国达索公司,他们是工业软件、物理信息系统甚至数字孪生关键技术方面做了非常超前的布局。

  我们观察到他们通过工业软件实现的第一个趋势是柔性制造,从目前来讲从最初的概念推广已经到了可以进行技术落地的阶段。但是技术落地目前还会有价格方面的影响,他的价格还比较贵,目前来讲接触不是很多,技术上目前来讲已经成熟。柔性成长,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工艺要灵活的调整,这块涉及到工业涉及软件对生产工艺的设计速度。比如说汽车制造业领域,原先一个车间,原先只生产一类汽车的外观,未来用户可能需求会快速调整,同时这个时候汽车厂商为了适应士邦的需求,定期3-6个月时间就要对生产的外观进行调整。

  这个设计软件是能够帮助你在虚拟的环境下完成汽车的设计,甚至与你生产工艺,用什么样的机器人、机床都可以在虚拟环境下设计。你还可以对仿真的机器人、工艺进行编程,编程技术还可以相应的嵌入到自动化系统里,让现场的机器动起来。从设计到实际技术应用,在消费互联网领域非常常见,我们以前做手游或游戏的时候,目前来讲看到手游设计的环境越来越好,以前开发一个游戏要一年的时间十个人,现在相当于两个人三个人就可以开发一个游戏,导致手机游戏越来越丰富,同样更新版本也越来越多。

  工业来讲,工业软件对应的是游戏设计、游戏开发的软件。自动化系统,对应的是智能设备,智能手机设备,相当于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可以告诉大家柔性生产是可以进行的。

  第二,我们还要关注跟智能控制系统相关的,涉及到生产装备的柔性以及产线的柔性。这里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加工设备的柔性以及运输设备的柔性化。加工设备中像柔性机器人以前只是做单调的动作,现在可以通过识别产品动态做加工。比如说今天要加工圆形的东西,明天要加工方形的东西,机器有了扫码技术,就可以驱动机器人做一些不同的改变。同样机床也是这样的,可以通过二维码扫物料进行多种产品的加工。柔性运输也可以体现运输制造,运输速度、运输方向都可以动态调整,比如说二维码也是可以去动态的调整这些机器的方向。

  目前来讲,工业4.0主要是也强调了生产设备的智能化。这个智能化和手机智能化一样。

  主持人(王超贤):前几次丁总给我们展现了很多技术上,数字孪生特别炫的,下一次可以请丁总做一次全面的演示,有特别多的视频能看到工业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刚才留了悬念,陈总航天云网在工业互联网上有新的探索,您能给我们分享一下这两年新的探索吗?

  陈海波:很高兴能参加这个活动,简单地跟各位汇报一下航天云网这几年做的工作。我们是2015年成立的,2015年成立是国内首批做工业互联网的企业,也是最早发布互联网平台的企业。我们主要做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技术研究上,持续坚持平台的建设,持续推进。这里面离不开国家的项目上的支持还有本身具体承接一些地方政府项目的支持。这里面有研究相关平台的技术,还有相关应用的技术还有基础的像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包括安全方方面面都在推进相关工作。

  我们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里是组长单位,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是我们牵头做出来,已经从国家工薪部科技司进行发布,这是在技术上做的工作。

  第二方面市场布局方面,工业互联网最后还是要服务企业,服务生态,服务政府。这几年也是快速推进,这跟央企资源比较多有关系,这四年多的时间,我们已经在全国把它划成七大区域,九个重点城市,推动了相关子公司的落地,形成了总部企业,北京有四家专业子公司,各地都有区域公司负责推广和建设,我们的根已经扎到全国各地去了。

  生态构建方面,一方面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各类联盟的活动,我们自己发起了工业互联网的高峰论坛,从2017年6月15日第一届,今年办了三年了,从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今天上升成为世界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参加领导从副省长或市委书记之类的到了国资委、工信部都是主办单位,今年的层级和影响力都扩大了。举办工业APP的建设,工业软件是我们国家发展的痛点,我们最早举办工业APP大赛的一个单位,2017年办的第一届,现在办了两三届,这几年有了工业APP之后政府又在办APP大赛。

  第四方面,除了平台,我们还在做企业的智能化改造,企业智能化改造我们理解从解决中端智能化的问题才能跟平台连接,所以是基础的工作。我们把智能化改造从数字化、网络化、云化、智能化去推动,数字化解决企业被感知的问题,活动被感知,原来一个终端是手抄的无法统计和管理,通过扫码或传感器采集它的状态。网络化,我们解决流程的问题,原来互相之间工作是无法串起来,但通过网络化串起来解决了内部的问题,然后云化解决异地的跨区的问题,然后通过大数据达到智能化的结果。智能化就是数据驱动,整体来讲是四个方面。

  主持人(王超贤):非常感谢陈总。我们请郭老师回答,第一轮您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做了介绍,时间关系请您简短补充下企业阶段或企业层面推进数字化转型重点关注的是什么?

  郭树行:是两个效率问题。一个是我们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一个是交易效率。

  现在企业来讲,通过工业互联网体系的建设,包括依托数据赋能于企业、业务、管理协同包括经营效能的提升,终究体现在内部的生产效率上。

  第二交易效率,交易效率是企业向外部融合,需要具备商业交互和交付的能力。

  主持人(王超贤):李主任是社科院工金所的,他经常参与政策的起草。李主任也讲到我们这些年数字化转型政策非常多,您能不能再补充一下下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政府政策的着力点在哪些方面?

  李晓华:第一,政府还是应该继续的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既包括已有的基础设施和工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有差距的,也包括新技术出现之后怎么样和工业结合。比如说5G低时延,大连接的特点是不是可以在工业数字化转型领域最先获得应用;

  第二,政府要发挥促进创新的作用,既包括数字技术本身的创新,也包括数字技术和工业技术结合点,和特定产业结合点,支持机构、科研院所做这方面工作。

  第三,数据成为资产,数据对于工业企业更加重要,对于个人而言最多是隐私受到了侵犯,对于工业企业数据实际上是数据隐性知识、商业机密变成软件、代码的过程,这些数据怎么样保护?如果这些数据不能很好保护,没有信心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工作。

  第四,还需要支持一些比较专业的数字化转型的方案提供商,因为很多制造企业本身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所以有人帮助它推进这个工作,数字化转型会更快一点。

  第五,我们国家以前帮助企业技术改造,主要关注于能耗高、污染重的设备。但是我们制造业发展很不平衡,如果基础低的企业很难向数字化转型。所以未来企业技术改造的重点能不能向数字基础比较差的设备生产性流程进行倾斜。

  主持人(王超贤):非常感谢,大家都关心的数据的问题,今年我们部里面也会出台工业大数据的文件,大家关心很多问题都有一些回应。再一次感谢四位专家的分享,也感谢观众的聆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