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云计算部 张琳琳:数字政府平台发展指引

2019-12-26 09:43

张琳琳.jpg

大家下午好!我主要的研究领域是政务云方向的标准制定、评估测试以及政策支撑。

    今天我主要从政务云以及数字政务平台这两个方向分享一下我们在这两个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思考。

    首先看一下政务云发展的最新趋势。根据中国信通院在2019年发布的云计算发展白皮书中关于政务云部分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政务云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370.8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仍然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020年预计会达到820.6亿元。从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包括传统的IT厂商、电信运营商还有互联网厂商等,已经纷纷向政务云领域做布局。2017、2018年市场上出现比较多的一些低价中标项目出现,也可以反应出来政务云市场上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各个厂商拼速度,希望在整个市场浪潮中抢占先机。

    2019年的情况来看,政务云正在从爆发式的建设,逐步向深度应用的方向发展。首先,根据2019年的市场数据显示,政务云正在逐步走出跑步圈地快速建设时期,新增的项目超过半成基本上以扩容的,或者二期项目为主。新建的项目是呈现下降的趋势,行业从最开始建云,逐渐向用云的方向发展,用户越来越关注迁移的需求,也有越来越当的用户从以往先把边缘的,或者非核心的系统上云,发展到现在将越来越多的核心应用系统迁移上云,希望能够借助云的优势实现客户信息化的改造。

    第三,在云的成效方面,在支撑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以及推进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方面,都有一个非常大的推进。再看一下政务云的特点,政务云是用户黏性极强的一种属性,针对这种属性,以往由单一服务商承建政务云的模式,也可能存在用户绑架的风险。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用户,通过引入多家服务商共同来提供服务的机制,来保障我们政务云平台资源安全可靠的供给。像北京市的政务云已经有8家服务商共同提供服务。重庆市电子政务云平台,今年新增了4家服务商。整个行业都在越来越注重整个生态的发展。在用户选择多云的模式,为用户带来更加灵活,更加丰富选择的同时,也会带来包括接口适配、应用集成、统一运维和管理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其实也是使用多云的用户今后会面临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随着政务云建设的不断成熟,也催生了用户越来越多的关于标准,还有评估体系的关注。政务云究竟建得怎么样?用得怎么样?其实都是需要客观的量化标准去衡量的。中国信通院在政务云行业从2017年开始,开展标准的相关研究,联合业内的一些专家,走访了大量的地市,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形成了覆盖政务云,从采购、建设、运行维护等阶段,全方位、多角度的一套标准和评估体系。希望借助这些标准和评估,能够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建设,推动整个应用服务进一步高效化。

    目前我们一共有4套政务云标准和评估体系,第一套政务云综合水平评估,这项评估我们面向甲方政府客户的案例,同时也是偏重事后,建设之后的评价来使用的,主要的评价指标包括政务云在政策方面的落实情况,以及具体的应用成效情况。同时也会考量平台的能力以及安全和运维的指标。

    第二是可信政务云的评估,我们主要面向专有云模式的政务云服务提供商,是面向在事前、事中的招投标和验收阶段使用。

    第三项是政务云解决方案的评估,面向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不直接作为政务云服务的提供方。这项评估是作为解决方案质量评价客观的一套衡量标准。

    最后一项是我们面向公有云模式的云服务的评估,这也是我们目前在着力调研,以及编写的标准,预计面年会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标准文稿。

    依据4项评估,以及相关的标准,在评估方面做了相关的推进还有实践的工作。像政务云综合水平评估,今年已经经历了两批评估,包括像上海政务云、数字广东政务云、湖北、湖南等地10项案例,通过了我们综合水平的评估。这些评估的完成,也是为后面一些项目的建设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经验。

    可信政务云,我们目前已经有包括中国电信、浪潮、曙光等等8家服务商通过了评估。右面是我们每年可信大会上,对最新的评估结果做发布。我们介绍到的四项评估,最新一批都将在2020年的2月做一个新的启动。

    我们经历了1.0到目前的3.0的阶段,在各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1.0阶段,主要是偏重IaaS层的建设,完成的就是基础资源池化的过程,实现政务云从01的过程。在2.0阶段,主要是以系统互通和数据融合为核心,各地都在大力的推进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发展到3.0阶段,政务云越来越注重对于服务升级起到的作用,包括近两年在推进的一体化政务云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平台的建设,其实很多政务服务的事项,从最开始往返多次跑,现在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也是带来了很大的实际作用。我们也认为整个政务云的发展,都在越来越多的往数字政府的基础设施方向去演进,也是构成了数字政府基础设施的底座。

    下面我介绍一下数字政府平台的内容。包括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了要加强应用技术的研究,支撑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建设。也发布了像互联网+政府服务,以及一体化建设平台的政策,这些政策都为数字政府的建设勾画了整体的蓝图。从地方来看,包括广东、浙江、江苏等地,也都先后发布了一些数字政府建设整体的规划,包括一些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和落实数字政府的相关建设和发展。包括现在可能有一些走得比较早的地方,数字政府整体的建设已经出具成效。今年数字政府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究竟如何定义数字政府这个概念?我们给出了关于数字政府的定义,主要是指依托于互联网的连通性,借助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来开展业务的新型的政府运行模式,它是以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为抓手,重塑政府的组织和管理架构,同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数据进行挖掘整合,来形成以数据为核心,以技术为驱动,以应用为导向的这样一种运行模式,也是推进我们国家现代化治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数字政府建设的目标和意义究竟是什么?首先第一点,建立集约完善的基础支撑体系,数字政府的建设从最底层的基础设施、基础网络的建设,包括目前对于电子政务外网大量的升级和改造,来支撑政务云平台的建设和交换平台的建设,实现的网络通和数据通。

    第二点,打造高效辩解的政务服务体系,走得比较早的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及广东的小程序,都是对政务服务一个非常大的便捷度的提升。

    第三点,通过一些大数据的相关技术,能够对互联网+监管,包括风险预警、精准脱贫等等,能够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支撑。

    国内外数字政府建设的现状是什么样呢?我们看一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国家,很早开展的数字政府的建设,以新加坡为例,14年新加坡将智慧城市2015计划升级为智慧国家2025计划,也是把这个上升为国家性的战略。从我国来看,从云的方面来看,当前政务云已经实现的31个省市的全覆盖,地市级的覆盖比例也在提升,各地通过推进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包括政务服务网的建设,也出现了浙江最多跑一次等等等等,在政务服务移动化办公方面,实现的更多的政务服务事项的掌上办,以及指尖办。从顶层设计来看,要坚固顶层设计的标准统一化,以及各地的个性化适配。从信息共享和数据打通来看,目前还是存在信息共享不同场,数据打通不彻底的问题,信息化水平和安全保障也需要深入的推进,出台更多的措施。

    对于数字政府平台如何建,我们地方给出了三点比较宏观性的建议,首先在建平台之前,需要对系统进行整体化的树立,以及可行性分析。包括对我们当地自身建设业务系统的类型,使用的人员,以及对计算、存储网络指标实际的需求。同时也要从建设成本以及后期维护的成本去综合的考虑。

    第二点数字政府的顶层架构设计,架构包括云平台层、数据平台层、公共支撑和政务应用层去进行分别的设计,同时也要充分的考虑在运维、安全还有标准体系方面具体的要求。

    第三点,在平台建设方面,还应该充分考虑平台的应用性、可靠性、安全性。

    最后我们介绍一下数字政府平台目前的发展趋势。第一点,当前的架构和模式的变革。我们从政务云来讲,最开始政务云最多的还是采用专有云的模式,发展到现在出现的用户将面向互联网的业务,放到公有云的厂商,通过专线打通的方式实现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联通,也就是混合云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减少成本的投入,包括运维方面的投入。整个行业用户也在越来越关注平台到操作系统自主可控的能力,在政企合作方面也是进一步加深,越来越注重整个行业生态的建设。

    第二个趋势是基于云和新技术融合应用的趋势。包括像区块链技术,目前已经在数字政府当中有一些像司法存证、食药品溯源,都有比较成熟的应用。像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也在政务服务和城市的环保治理方面有比较广泛的应用。

    第三点,标准和评估体系成为越来越用户的关注点。我们从宏观成效和平台能力这两个方面衡量数字政府平台建设的一个成果如何。宏观成效方面,主要就是看平台在支撑政府信息化效率的提升情况,以及政务数据共享开放的比例和数量的情况。另外是政务服务的成熟度,包括对成本节约的情况,生态圈的完善度,以及新技术应用的成效。

    第二个维度是平台能力,主要从平台的基础使用功能,包括服务的可用性,运维安全保障,以及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性和应用性去衡量。

    以上就是我关于政务云和数字政府平台方面的分享,后面是我的联系方式,欢迎大家多交流,谢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