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云计算部主任栗蔚: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19)

2019-07-02 10:40

1562047327776.jpg

  各位好,一年一度的云计算白皮书又和大家见面了。我们每年在写的时候压力挺大的,因为每年都要写一些新东西出来。但是好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真的是非常快,每年都有一些新的阶段出现,给我们的白皮书提供了非常好的土壤。大会后面的演讲和分享都关注在具体的产业的细节情况,所以云计算产业的全貌就由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云计算产业特点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每一年都会发布云计算产业的总体规模,2018年中国云计算总体市场规模962.8亿元。今年有一个特别大的特点,即公有云的增长率较去年有很大提高——2018年公有云增长率达到了60%多。这个增长原因主要是由于2018年工信部提出《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推动了全国企业上云数量的增加。在2018年,我国公有云增长率达到了60%多,公有云规模达到400多亿元。

  在这种市场规模下,很多的产业细分市场越来越稳定,成长也越来越快,所以今年白皮书首次发布了云计算各个市场规模榜单。我们不把它叫作排名而叫榜单是因为这不是要做排名的噱头,而是希望给大家起到呈现产业头部力量的作用。我们还首次做了信用评级,希望产业的头部力量,不仅能够在市场规模上高歌猛进,在信用管理方面也能够做得好。

  榜单把云服务市场分为IaaS、SaaS、PaaS,也是根据比较严谨的方式分类。IaaS没有纳入CDN,因为在我国IaaS和CDN需要拿两种业态的牌照,所以在我们统计当中这是两种业态。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像阿里云、天翼云、腾讯云在几个榜单中基本都前三,属于第一梯队,UCLOUD、金山属于第二梯队。公有云PaaS榜单中,前三是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公有云SaaS榜单上综合前三排名是用友、金蝶、畅捷通。政务云是政企上云比较成熟的产业,政务云榜单中,电信、浪潮、华为、曙光都是在第一梯队的。

  希望云计算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相关企业的信用也能跟上来,所以我们对提供云服务的企业进行了信用评级。按照企业综合得分,云服务企业的信用等级分为AAA、AA、A、B、C三等五级,目前,信用等级为AAA的企业数量偏少。在这里,我们呼吁云服务商在拓展市场规模的同时加强自身信用管理。

  从今年开始,云计算已经不是单个点,从软件、服务、资源到政策、国际形势、社会舆论等都转向了云计算如何能够赋予企业更好效能的需求。我们国家的企业上云也提出,用云计算不是要减少成本而是要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为什么现在到了云计算产业的变革阶段?是因为云计算产业链从单点突破演进到整体效能的提升。2012年刚刚有云服务的时候,大家都在谈上云服务可以减少成本,当时大家认为云计算可能就是资源的获取。到2014年一波软件创业公司兴起,大家觉得用软件可以自己做云计算,曾经有一段热烈讨论私有云、公有云谁是最有效的,后来我们发现它们根本不是一个维度上的事。

  到了2019年,大家猛然发现,我们用云不是要减少成本,为了把单机变成X86或者虚拟化。我们要的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你提供的云服务能不能给研发带来效率?能不能助力智能化应用?能不能给物联网应用带来能力?到这时,云计算就不是单纯的资源或者云资源软件能够实现,它需要很多行业解决方案商以及行业迁移服务商共同参与完成的。

  去年有一些行业的云解决方案商突然兴起,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既然客户要的是整体,大的云服务企业就把内部的面向ToB的应用以云之名输出方案——例如腾讯成立了新的客户服务部,这就是内部变革顺应客户需求的体验。大企业可以这样,对于单个环节的中小企业,比如开源软件的服务商或容器的服务商,如何应对这样的变化?这些服务商要增强和上下游的合作,以实现客户需要的整体解决方案。

  二、云计算技术特点

  刚才讲到场景化,第一个是智能云。智能云是智能化应用落地的引擎,缩短研究和创新周期。智能云可以减少基建的成本,帮助高科技的、性能要求高的科学计算落地。

  第二个是研发云。研发云的应用正在逐渐增加,据我们的调查,36.03%的企业都使用了软件开发一体化云平台。它不仅仅是PaaS平台,更多的是承载了软件开发、持续交付运维的能力——很多云服务商也在提供这种能力。

  第三个场景是云边协同。在边缘侧构建这样的能力,跟云一起去打通。我们可以看到,云边协同实现的其实是一个整体的、分布式的云。它最关键的就是把中心管理云平台和边缘云的统一的操作系统、数据系统和数据结构打通,方便物联应用的部署。以前没有这样的操作系统,网关就是网关,操作系统就是操作系统,而且海量数据管理都是问题,有了分布云、云边系统都可以把这些问题解决。

  对于场景化的云,企业在上云的时候容易。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产业链里一个环节,就是MSP服务商兴起,助力企业上云、管云。

  产业的变革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根据我们的评估,在云原生技术中持续交付和微服务是用得最多的技术场景。

  在刚才讲的智能云场景中,真正能够让智能云场景立起来的是中间这个环节,我们叫作机器学习使能平台。回想一下在去年的时候,我们说这种GPU高性能的云计算平台是智能云的第一层,刚才讲的语音服务等等都是上层的SaaS应用。但是中间这一层的机器学习,有的厂商、企业客户希望做自己的模型,它的算法有,但又没有很多的资源进行大量的训练,怎么办?腾讯云、第四范式等都推出了中间这一层,不需要再有很多的算法工程师了解人工神经网络、SVM这样的算法,也不需要有大量底层的高性能计算机去训练模型不断地迭代。企业只要用这样一个集成了多种算法并且能够帮助梳理出一个场景化的机器学习模型训练过程的平台就可以了。因此,这个平台是使智能云体系架构完整的最关键环节。

  研发云场景下最关键的是DevOps能力,最重要的是工具链要完备,包括需求管理、版本控制、部署发布等。我们开展了DevOps成熟度评估,参与评估的企业一半以上的是电信企业和金融企业,也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DevOps。

  云端方面,实现云边协同最关键的就是统一云计算操作系统。在边缘侧,以前有一个网关,没有操作系统或跟中心管理云平台不是统一的操作系统。但现在很多企业都可以把系统部署在边缘侧,从IaaS到SaaS都可以实现数据安全包括操作系统的协同,这是操作系统最关键实现的云边协同的作用。

  云网融合也是产业发展的一个热点。我们可以看到最关键的就是基于底层的电信云服务商的专有网络专线,在上层云服务商可以进行云与云之间的互联,还有云和本地之间互联的产品。对应的云网融合白皮书将在大会上发布,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混合云、电信云等都是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云网融合趋势,还有一个趋势就是网管和云管也在逐步地进行融合。

  三、云计算开源开源现状

  开源技术成为云计算领域主流。我们要注意的是在这里面国内的企业也在做微服务、容器编排、DevOps等。我们呼吁大家关注国内的技术可信云项目,就像早上奚国华理事长说的一样,这样越来越多自创的被广泛被接受的技术生态才能够成长起来。

  开源不仅是技术,更是商业化竞争的组成部分,很多的案例都验证了这个事情。2018年,多个开源软件开发商修改开源许可证,以限制云服务商对开源软件的使用。我们要提醒云服务商注意,很多的开源项目协议可能要求在分发时再次开源,但是由于SaaS和PaaS服务很难确定使用云的时候是不是进行了分发,对于风险管理要重视。

  四、云计算安全发展

  看一下我们在安全方面做的事情。我们会对安全产品进行评估,如云主机安全、云上的数据迁移、数据管理的加密、云的身份管理等等。在安全方面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智能态势感知的应用。

  五、云计算行业应用

  在行业应用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企业上云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各行业企业应用云计算。全国有超七成地市在建设政务云。不同行业对云计算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以金融云为例,银行更关注的是合规性、可用性和数据持久性;而保险更多关注业务迭代开发得快,重视开发运维一体化;证券则更关注极低的交易延迟。交通行业云计算的应用目前在不断探索中。在能源行业,由于能源领域信息系统较复杂,所以上云速度较慢。最后是电信云,刚才中国电信的徐守峰徐总已经结合5G把电信云介绍比较清楚。电信云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面向CT的云和面向IT的云。CT业务与IT业务逐渐融合,CT业务与IT业务逐渐融合。

  六、云计算发展建议

  上面说了这么多。在整个云计算从云优先向云效能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呼吁大家关注云计算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开放接口、芯片级的兼容、云管理平台的兼容,加强与生态合作伙伴的合作,重视云原生技术,重视开源风险管理,增强与各行业的信任度。

0